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萬法不離八識 轉迷成悟的法寶

佛學講座

字級

萬法不離八識 轉迷成悟的法寶

【人間社 吳意文 桃園報導】 2023-07-06
佛光山桃園講堂6月23、24、25日舉行「人間佛教經典論壇」,禮請佛光山文化院執行長永餘法師主講「圓滿的生命–《八識規矩頌》」:透過「八識」掌握日常內心的運作,開啟生命的法鑰。一連三天的論壇,線上及現場超過1萬2千人次受益。

永餘法師在第一場論壇中談到,生命的本源第八識阿賴耶識,它就像一個倉庫,前六識所做而形成的種種善惡業力,經由第七識全部傳送到第八識,善惡業力如同種子般的收納在阿賴耶識中。每做每想一件事情時,要再三思考「這樣的行為會為自己留下什麼樣的種子?」

第二場說明第七末那識恆常追隨第八識,並事事以第八識為主而產生審度思量的功能,故說它是「恆審思量」,使心識生起自我意識,此為「我執」的來源。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,固然為自己帶來保護作用,卻也造成人我之間的隔閡,導致第六識演變成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五毒。要改變生惡性種子的循環,必須由八識中最為伶俐的第六識著手,停止意識上的分別作用,第七識方能回歸到根本的清明。

第三天的論壇講說關鍵的「第六意識」,它功能強大,主宰一切心行,卻也是染污第七識的媒介,想要導正到良善的循環,就須在意識上斷除分別心與我執、法執,第七識才能從染污中轉為平等性智。「能順生死,亦能斷生死之源」、「三界輪時易可知」,法師以這兩句話解說第六識決定了生命所有一切的造作,三界輪迴或者是解脫證悟亦皆取決於第六識,故要修行的那個心就是指第六識。

「心,是升沉的樞紐;心,是我人的主宰;心,是永恆的象徵;心,是圓滿的覺悟。」在面對世間生活的好壞、禍福,應付各種不同的境界考驗,這一念之間的應變及反映,皆是第六意識所造作。認識了唯識,就要懂得在自己的心地上持續用功,學習將佛法運用在行住坐臥當中,相續不斷地調整自己,讓自己成就自己的智慧,讓自己圓滿自己的生命。

「一念天堂、一念地獄,一念之間的轉迷成悟,在在顯示著第六識作用的強大。」永餘法師提醒大家,經由八識知道修行的著力點,平日應多聞法熏習且不斷地去創造善法的因緣,積聚智慧福德,具足豐沛的善法種子以「轉識成智」。

桃園講堂住持覺元法師表示,越是深入經藏,越能明白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著作看似白話,實則將佛法義理融入其中。學習八識體悟到大師推動的「三好」,不僅讓修行有了容易記住的準則,更因為日日行三好,則能藉由前六識造作善的行為業力種子,再由第七識全部傳送到第八識阿賴耶識儲藏,如此反覆回熏,增加正能量,揚善止惡、提起正念,進而成就圓滿的生命。
12345678910第1 / 207頁
追蹤我們